今天用 VS Code 中的 github copilot
製作
了一個井字遊戲。
我用 製作
的字眼,因為壓根兒我沒寫到半條 CODE,我很驚訝 AI 在今年開始對於開發者而言進步的超多。 當初 ChatGPT
橫空出世,後面有 Gemini
, xAI
等,我都當成是娛樂(有點看不起),對於開發者來說,聊天又得到一堆幻想解答,根本是浪費時間。
但現在不同了,AI 輔助開發已經進展到使用 MCP (Model Context Protocol) 時代,AI 模型訓練資料一定會有時間差,以開發而言不可能跟上最新的技術,但是理解人類的語言還是很厲害,MCP 的出現補足了 AI 模型訓練時間差的缺點。
我開發的這套井字遊戲,使用了 FlyonUI v2.4
作為 CSS 元件框架,且是基於 Tailwand V4
,這算很新了,在過程中我預先撰寫 SPECS.md
(這在原始碼有提供),然後在 VS CODE
跟 github copilot
聊天(agent 模式),請它幫我依照規格產生專案。
一開始它真的產生成功了,而且能玩,但是生成的是 Tailwand V3
, 而且 FlyonUI 用法也有錯誤,我就在想,我有設定 context7
這個 MCP
啊,原來 AI 還是有點呆啦,我只好叫他 使用 context7 重新檢視 FlyonUI 正確的安裝
, 以及跟他說 FlyonUI v2.4
是基於 Tailwand v4
,它就真的修復問題了,過程都是全自動的。 而遊戲完成後,也發現電腦智商不足,我贏的太輕鬆,於是也叫 Github copilot
修改演算法,結果改到我永遠贏不了電腦,井字遊戲本來就有必不敗法則。 整個專案完成,大概花了 2 小時,這包括了工具的摸索,不斷的溝通與測試,如果熟練了我猜一小時內就能完成。
有了這個成功經驗,我覺得我應該會開始依賴 AI 了吧,腦筋可能也會不動了吧,不知道這是好是壞 ...
基於製作這個遊戲得到的心得,開發者使用 AI 輔助程式設計好像要具備的東西
- 語文表達能力要好
- 還是需要具備技術棧的知識,不然 AI 可能用過時的資料
總之,用過之後,現在我有點恐慌了,因為開發的技術一定會越來越進步,未來會寫規格的才有價值吧。